教招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观与教师观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直以来是考查较多的一部分,知识点多且零散,在记忆过程中常常容易混淆导致做题出现错误,上次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今天要为同学们介绍学习观与教师观。本部分知识点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2.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认知活动是高水平思维。高水平思维需要学习者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和灵活运用,解决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常常是多元化的,评价方案的标准也常常是多元的。总之,需要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以及解决新问题等。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在大学里,一个研究生导师及其课题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
(3)学习的情境性。
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认知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如同手工作坊中的师傅带徒弟一样。学习者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而逐步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作、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
3.教师观
建构主义教师观对传统的教师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强调教师的职责不应该是“给予灌输”,教师不应该把自己视为“掌握知识和仲裁知识正确性的唯一权威”。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真实”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主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合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切忌直接对学生进行灌输。
我们现在拿试题来练习一下。
1.【2017年】(单选题)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特征的是( )。
A.主动建构性 B.社会互动性 C.完形理解性 D.情境性
1.【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特征。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认知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而完形理解性不属于建构主义的特征。C项表述错误,为正确选项。A、B、D三项:均属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2.【2018年】(单选题)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
A.教学的控制者
B.学生学习的服务者
C.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
D.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2.【答案】C。解析:题考查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真实”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A、B、D三项说法均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3.【2015年】(多选题)下列属于建构主义观点的是( )。
A.学习是自我的解放
B.学习是不断的刺激与强化
C.知识具有特定的情境性
D.学习是在某一文化共同体中的自我适应
3.【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具有情境性,是指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C项正确。学习的社会互动性是指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这说明学习是在某一文化共同体中的自我适应。D项正确。
A项:“学习是自我的解放”属于人本主义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学习是不断刺激与强化”属于行为主义的观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D。
4.【2010年】(论述题)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4.【答案】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者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3)学习的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提出了情境性的认知观点。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