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

首页 > 教师招聘 > 阅读资料 >

教招考试教育学常考知识点:《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聊城中公教育 2021-03-25 23:41:10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学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甚至可以具体说是孟轲的学生乐正克。但是,《学记》也吸取了儒家内外其他派别的思想。《学记》全文不过1200多字,但内容却颇为丰富,主要包括关于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几大部分。

这一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当中以识记为主,主要考察的是对于《学记》的地位及其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的识记,因其包含的思想较多,故本文从教育原则及方法的角度来进行阐述。

1.教学原则

预防性原则《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作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感困难。

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

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孙,可以理解为内容的顺序和年龄的顺序。如果“杂施而不孙”,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因此,要“学不躐等”。

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长善救失原则《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这四种缺点又是“心之莫同”——个体的心理差异造成的。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差异,认识到它的两重性,即“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所以,《学记》揭示了学生学习中长短、得失的辩证关系,要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教学要注重启发。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频繁发问,只顾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学生就会以学习为苦差事,甚至怨恨老师,并很快把所学的东西丢弃得一干二净。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注意“道(导)而弗牵”,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走;“强而弗抑”,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开而弗达”,打开思路,但不提供现成答案。《学记》以为,懂得启发的教师,才算是懂得教学的教师。

藏息相辅原则“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是说既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老师、同学的可亲可爱,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

2.教学方法

讲解法 它提出:“约而达”(语言简约而意思通达),“微而臧”(义理微妙而说得精善),“罕譬而喻”(举少量典型的例证而使道理明白易晓)。

问答法 教师的提问应先易简,后难坚,要循着问题的内在逻辑。而答问则应随其所问,有针对性地作答,恰如其分,适可而止,无过与不及。

练习法 如学诗须多诵读吟唱,学乐则须多操琴拨弦,学礼则多按规矩去做。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安排必要的练习,练习需要有规范,并且应逐步地进行。

习题演练

1.以下哪些教育思想出自《学记》?( )

A.教学相长

B.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

C.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D.时过然后学,虽勤苦而难成。

2.以下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君子之教,喻也——启发性原则

B.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外相结合

C.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育的文化功能

D.学不躐等——循序渐进原则

答案:1.ABD。2.C。

中公教育解析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招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