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考试教育学常考知识点: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
艾森伯格参照柯尔伯格的两难故事设计了亲社会两难情境来研究儿童的亲社会推理,从对学龄前、学龄儿童的亲社会道德推理中,得出了儿童亲社会推理的年龄发展阶段模式。这一亲社会推理模式实际上反映了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实施帮助的行为动因。
第一阶段:享乐主义、自我关注的取向
年幼儿童关注的是从帮助中受益,或因为喜欢、认同对方从而愿意帮助。
第二阶段:他人需要的取向
其他人的身心、物质的需要是这个阶段儿童伸出援手的主要原因,如“他要用血”,“他很悲伤”等。
第三阶段:赞许和人际关系、刻板的取向
这个阶段的儿童比较关注来自他人的表扬和他人对自己的接受、认可,儿童已经形成的有关好人或坏人的刻板印象也是影响这一阶段帮助的重要原因。
第四阶段:自我投射的、移情的取向
儿童出于对别人的同情关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原因而提供帮助。
第五阶段:内化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的取向
出于内化了的法律、职责的考虑,或者因为坚持法律、接受规范价值观而帮助。
中公教育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