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事业单位卫生类考试专业知识每日一练(5.8)
1. 按五行生克规律,肾的所胜是:
A.脾 B.心
C.肝 D.肺
2. “乙癸同源”说明的是哪两个脏的关系:
A.心与肾 B.脾与胃
C.肺与肾 D.肝与肾
3. 首先提出“肝主疏泄”的医著是:
A.《格致余论》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诸病源候论》
4. 饮食偏嗜常可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素问·五脏生成》所说的“肉眡皱而唇揭”,是因为:
A.多食咸 B.多食酸
C.多食辛 D.多食苦
5. “虚热证”宜采用的治法是:
A.热因热用 B.阳中求阴
C.阴病治阳 D.阳病治阴
6. 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太阴肺经 D.手太阳小肠经
答案解析
1.【答案】B。解析:根据五行生克规律,“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胜与“克”通,因为水克火,所以肾的所胜为心。
2.【答案】D。解析:脏腑与五行相配,乙属肝木、癸属肾水。生理上,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同源互化,由此说明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
3.【答案】A。解析: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司疏泄者肝也”的观点。
4.【答案】B。解析:《素问·五脏生成》为“多食酸,则肉眡皱而唇揭”。用五行相克的原理解释过食五味对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形体关窍的损害。
5.【答案】D。解析:虚热证病因为气血阴液不足,或邪盛伤正所致的热证。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此题的虚热证就是指阴虚则热的情况,不用考虑内伤发热里面的阳虚发热。虚热证由于阴虚所致,治病求本,所以治疗应该治阴,即阳病治阴,“阳病”指的就是虚热证。
6.【答案】B。解析: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腹交接,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心中。
经过今天的题目练习,大家是不是收获满满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日积月累,总能产生质的飞跃。各位考生一定要坚持每天保持学习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备考中哦!